八里河镇文明乡镇创建成果总结

发布日期:2017-09-11

  在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八里河镇始终保持定力,砥砺奋进,努力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营造更好的经济氛围,塑造更好的人文景观,在成就全国文明镇的道路上奋发向上,勠力同心,铿锵前行。

  “十二五”期间全镇财政收入由554万元增长到1903万元,增长了约2.5倍,2016年实现财政收入2717.45万元,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110元,2016年突破一万元,增长了一倍。2011年八里河旅游区接待游客2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32万元,2016年,接待游客近370万人次,增长了27%,实现旅游收入9574万元,增长了44%。全镇人民群众住房条件大幅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全镇抓旅游促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凝聚,思路更加清晰,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日益完善。多功能游客服务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星级旅游公厕、数字化景区建设、电子监控及声控系统等陆续建成投入使用,鸟语林和东、西区、游客中心改造升级顺利完工,并成功完成明清苑景点交接工作。2016年5月16日,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率领省政协调研组到我镇专题调研加快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认为八里河旅游发展“敢为人先、不等不靠、勇于创新”,在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2013年八里河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近年来,景区相继荣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球网民心中安徽最美目的地”、“安徽省最值得境外人游览的10个地方”等十余项殊荣,并成功入选“2016最美中国榜”。旅游区更是首次当选安徽省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会长单位。

  特别是在2016年全省景区服务质量专项提升工作中,旅游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服务质量空前提升,“厕所革命”获国家旅游局官微“红榜”表扬。

  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宣传引导、行政推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一是土地流转力度不断加大。全镇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75家,仅2016年新增70家,其中农业专业合作社32家、种粮大户27家、家庭农场11家;全镇流转土地27750亩,流转率达73%。

  二是结构调整程度不断深化。2016年规模种植新增6500亩,种植有经果林、西瓜、、莲藕、油牡丹等。投资2000万元占地2000亩的潘冲社区精准扶贫养殖示范产业园项目建成运营,韩郢村1000亩池藕喜获丰收,2017年2000亩新种池藕正在逐步实施。由台商投资的占地1000亩的油牡丹种植基地落户尤湖村,目前已种植油牡丹800亩。投资60万元的“獭兔养殖基地”在朱岗村正式运营,现购置种兔3500只,顺利完成了第一代繁殖,预计可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带动周边300户贫困户发展养兔脱贫致富。

  三是渔场综合管理不断加强。近两年,镇党委、政府全面加强渔场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偷鱼、钓鱼等违法行为,成效显著,大捕全面丰收,2015年产量超200万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八里河渔场被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同时,鲢、鳙、鲤、鲫、鳊、鲌6个品种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预计今年大捕产量仍可达200万斤。

  四是其他各项工作不断推进。全镇土地确权工作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正有序推进,已初步取得阶段性成果。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入常态化,2016年秋季禁烧工作取得圆满收关。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片和水稻提升行动示范区项目初显效益,小麦单产和总产创历史新高,实现小麦单产589公斤/亩、水稻720公斤/亩。

  我们坚持做特集镇、做美乡村,加快促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一是坚持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始终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对照“六无六化三规范”标准,以“三线三边”治理为抓手,以中心集镇为重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形成了镇负责、村为主、组到位、户落实的长效机制,建立全民参与、整体联动的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始终纳入月考核中。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使全镇乡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提升。五年来,镇政府累计投入近千万元,有力保障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整治工作进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我镇代表全县顺利通过省、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检查验收,在全市农村县区排名前列。

  三是坚持把城乡居民人居综合环境提升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常住不懈。各村(居)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交通物流更加便利,水电保障更有保障,潘冲社区获批国家级“美丽乡村”中心村试点村,仁里、马店、渔民先后获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尤其是在2016年新春,镇党委、政府以“接你回家”系列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推进道路亮化工程,夜幕下的八里河,路灯亮了起来,皎洁的月光映衬着五彩缤纷的振风阁、七层塔、天下第一门和波光粼粼的湖面,流光溢彩的景观大道,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坚持保障民生信念不变、力度不减,始终把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抓,致力于惠民生、解民忧,进一步落实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大民生领域建设力度,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S224省道、八里河东大道、西大道、顺河南路、赵南路、潘康路等顺利建成通车,改扩建乡村道路85.6公里,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各村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利用5588工程共新(改)建排灌站15个,总装机容量达500千瓦。韩郢水厂建设基本完工,已具备供水条件。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2016年10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同志带领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检查组莅临我镇潘冲社区和旅游区就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情况开展检查调研,并对我镇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10月26日,国务院安委会第四巡查组到镇巡查安全生产工作,对我镇积极在重点整治和推动网格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我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多年来先后获评省、市、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切实做到了警钟长鸣、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多年来未发生一例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综治信访工作再上台阶。镇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平台建设现场会在我镇召开;禁毒工作获得全县先进单位称号;镇人大主席、镇综治办主任陈颍作为全省唯一一名乡镇基层政法干部,应邀出席全省政法系统践行“三严三实”先进事迹报告会;综治工作连续多年在省、市、县各级评比中位居前列。镇财政资金拿出近6万元,为全镇11622户村民统一购买了治安保险,目前已有6户群众从中受益。文明创建工作成果丰硕。八里河于2015年顺利通过中央文明委复查审核确认,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文明镇;渔民社区被评为安徽省第四届文明社区、阜阳市卫生村;韩郢村周家玲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安徽好人”、颍上县第三届道德模范;八里河中心校校长程永康被评为阜阳最美乡村教师;镇党委组织开展了首届“八里河好人、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经营户”等评选活动。其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位居市县前列。殡葬管理工作强力推进,全镇火化率达86%,稳居全县第一。2015年新农合筹资位居全县第二,2016年新农合工作完成任务的105.51%,居全县第一。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全镇先后开设10家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5家飞牛合伙人体验馆、9家“邮乐购”村站,实现全镇电商全覆盖。全镇教育事业稳居全县第一方阵,中考成绩连多年续在全县名列前茅,在各乡镇中心校中起领跑作用。

  我们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讲看齐、见行动”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以落实“三项制度”为重点,以办好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以转变机关作风为保障,推动机制创新,加强硬件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狠抓政务公开,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使我镇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充分整合民政、计生、国土、农业、财政、劳动保障等单位,构建了统一行政审批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 立足方便群众办事,实行“一站式”服务,抓体系完善,把便民服务中心建成了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